南極測繪科考事業發展紀實
南極是人類認識最晚的一塊大陸,被稱為第七大陸,以其神秘、圣潔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美國、俄羅斯、法國、英國等國先后在這里建立了眾多科學考察站。作為極地科考的后來者,中國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自上世紀80年代起,相繼開展了34次南極科考,先后在南極大陸建立了4座科考站,并將科考范圍一步步從大陸邊緣深入內陸。
極地考察,測繪先行。30多年薪火相傳,幾代測繪人參加了全部34次南極科考,在這片白色大陸上追求光榮與夢想,創造傳奇和功勛,為南極科考提供了有力的測繪保障,為爭取和維護我國在南極的合法權益,促進我國極地科考事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五星紅旗插南極
在武漢大學鄂棟臣教授眼里,極地科考是他一生的追求。作為中國第一幅南極地圖長城站地形圖的測定者、中國第一個南極地名長城灣的命名者、中國極地測繪科學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學術帶頭人,他對34年前的第一次南極之行至今記憶猶新。
時間倒回至改革開放初期,中國于1983年加入《南極條約》。但沒有在南極開展實質性科學考察并建立科學考察站的國家,不能成為條約協商國,只能成為締約國,在南極事務上沒有話語權。“我們要把五星紅旗插上南極大地,為國家贏得發言權。”1984年11月,我國派出第一支南極科學考察隊前往南極,鄂棟臣隨隊出征,由此拉開了測繪人前往南極開展科考的序幕。
11月20日,上海黃浦江上汽笛長鳴。站在船上,望著岸上前來送行的人群,擔任首次中國南極科學考察隊副隊長的鄂棟臣突然感覺到了無上的榮光。這是一次肩負中華民族神圣使命的科考壯舉,雖然前路茫茫、生死難料,但他下定決心:“我們一定要勝利完成考察任務!”
在經歷了一番艱苦卓絕的航程后,1984年12月26日,他們終于到達南極洲喬治王島海域。船拋錨的時候,全船的人都涌到甲板上,高聲呼喊:“南極,南極,中國人來了!中國人來了!”
這是載入中華民族文明史的重要時刻——1984年12月30日15時16分,54名中國科考隊員順利登上喬治王島,五星紅旗第一次插上了南極大地!次日上午,中國南極長城科學考察站奠基典禮隆重舉行。從此,南緯62°12′59″、西經58°57′52″不再只是南極地圖上的一個坐標,而成為中國南極事業起步的地方。
靠著自己的血肉之軀、一腔愛國熱情,鄂棟臣和其他科考隊員只花了45天時間,就讓一棟棟房屋在喬治王島上拔地而起。1985年2月20日,中國南極長城站落成典禮在大雪紛飛中舉行,中國成為在南極建站的第17個國家!
登陸后的60個日日夜夜,除了參加繁重的建站勞動外,鄂棟臣和其他兩名測繪隊員一起,憑著強烈的使命感,在風雪交加、環境異常惡劣的南極大地,爬冰臥雪,踏遍菲爾德斯半島的萬古荒巖,從精確測定長城站的地理位置,到建立長城站平面坐標和海拔高程系統;從命名第一個中國南極地名長城灣,到僅用半個月時間便完成第一幅南極實測地圖長城站站區地形圖測繪,他們嘔心瀝血,付出了常人難以承受的艱辛。
1985年2月28日,中國首次南極夏季科考工作順利結束。在撤離的那一刻,鄂棟臣和隊員們面對著風雪中飄揚的國旗,激動得熱淚盈眶。
測繪科考結碩果
改革開放40年,從最初只有5名工作人員的南極辦,到現在建起了一支門類齊全、體系完備、基本穩定的科研隊伍;從無船無航線無科考站,到現在的“一船五站一基地一飛機”;從沒有表決權,到以東道主身份召開南極條約協商國會議……我國極地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這其中,測繪人的貢獻彪炳史冊。繼鄂棟臣之后,武漢大學先后有150多名師生參加了全部34次南極科考,是全國高校大學生參加南極科考時間最早、人數最多的高校。30多年來,一代代測繪人踏上這片白色陸地,登上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建立南極大地測量基準、地理信息系統……他們的經歷鼓舞著一個個懷揣南極夢的后輩,他們的成果成為后來者持續研究、獲得突破的基石。
2003年底,又一支重要的極地測繪力量加入到南極科考大軍中——黑龍江測繪地理信息局極地測繪工程中心成立。作為我國唯一一支執行極地基礎測繪任務的隊伍,該中心已先后15次、派出47人次參加了南極科考,寫下了濃墨重彩的測繪篇章。
測繪人是科考隊的“眼睛”。34年來,他們發揚“熱愛祖國、忠誠事業、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測繪精神和“愛國、求實、創新、拼搏”的南極精神,在極寒、暴風雪、強烈紫外線、冰裂隙等惡劣環境中,面對挑戰與危險,不畏艱險,吃苦耐勞,一絲不茍,履職盡責,全身心投入到極地科考這項壯麗的事業中,以勇氣和智慧完成了一項項科考任務,向黨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優秀的答卷——
為南極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泰山站和羅斯海新建站的選址、規劃建設,以及我國在南極開展多學科考察活動提供了及時準確的基礎測繪與導航定位服務;
大力開展極地基礎測繪相關工作,構建了南極測繪基準設施,建立了包括平面坐標系統、高程基準、重力基準、GPS衛星跟蹤站、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基準站等在內的東、西南極和南極內陸大地測量基準系統;
在南極開展了露巖區、水下、冰面和冰下地形圖測繪,測繪了覆蓋面積30多萬平方公里的南極地圖,命名了300多條得到國際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承認并公布的南極地名,在南極各站區周邊等科考區域埋設了100多個帶有主權意義的大地控制點;
尋找和測定了南極冰蓋最高點,首次人工精確測繪了世界上第一張南極最高冰蓋區地形圖,完成我國首個南極冰蓋機場選址測繪工作,利用傾斜攝影測量技術制作了首張南極科考站周邊地區實景三維地圖;
建成了極地空間數據庫與互聯網信息管理系統,對極地考察中獲得的測繪數據與地圖信息實現信息化管理,并建設了可供我國多學科考察研究使用的基于地理信息系統的共享服務平臺;
創造性地探索出用于南極特殊條件和環境的測繪方法和手段,生產了大量南極科考急需的各類測繪產品;
開展了20余項國家級極地測繪科研項目,如極地冰蓋冰架變化遙感監測、東南極地高分辨率大地水準面與高程系統建立理論與方法研究等,多項成果填補了我國南極科考的空白,獲得國家級科技進步獎。
大力開展極地科普,建立極地科普教育基地向社會公眾開放,創辦極地測繪網站,舉辦極地科普展,深入中小學和各大院校進行極地科普巡回演講,普及測繪和極地知識,讓更多的人了解南極科考,激發愛國熱情。
國際合作共發展
34年來,我國測繪工作者牢牢把握國際極地事務的最新動態,積極參與相關國際合作,強化與國際知名極地測繪科研機構、大學等的合作交流,為世界各國攜手探索南極樹立了典范。
我國先后參與了國際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組織的全南極地形數據庫建立、國際南極地名數據庫建立、國際南極大地測量基礎框架構建、南極GPS國際聯測、南極地圖測制、南極板塊運動國際合作研究、南極電子地圖數據庫系統研發等多項國際合作項目,還組織召開了兩次南極地區地理信息系統國際研討會,得到國際同行專家的高度認可和重視,提高了我國極地科學考察與研究的國際影響力。
在第30次南極科考中,測繪隊員延遲原定科考計劃,在極其艱難和危險的條件下,積極參與解救被浮冰圍困的俄羅斯科考船“紹卡斯基院士號”,彰顯了崇高的國際主義精神。
在第32次南極科考中,測繪隊員應智利南極空軍站的邀請,完成了站區及周邊傾斜攝影測量工作。
中國科考隊與俄羅斯、印度科考隊是好鄰居,隊員們會去俄羅斯站體驗桑拿,大家有時一起打羽毛球、乒乓球、踢足球,一起聯歡,送走極夜,迎接光明……
不畏艱險勇拼搏
南極大陸有著常人無法想象的寒冷、暴風,聞之膽寒的冰裂隙,不可預知的危險和隨時可能出現的死亡。惡劣的自然環境、變幻莫測的天氣、高強度的體力消耗……雖然條件艱苦,但南極測繪人選擇將個人前程與南極科學考察緊緊相連,不畏艱險,勇攀科學高峰,全力以赴。多少次與死神擦肩而過,多少次強撐身體奮力前行,只為將中國人的足跡印上這片潔白的圣地。
鄂棟臣參加南極科考時已45歲,在出征之前妻子死活不肯在親屬同意欄里簽字。他拿過妻子手中的筆,在親屬同意欄里簽下了自己的名字,還留下了“我的生死由我自己全權負責”的話語。
王連仲曾四赴南極,在一次科考期間,得知母親去世的消息,路途遙遠,他無法見母親最后一面,只得把對母親的思念化作工作的動力,全身心投入到科考工作中。科考結束后回到故鄉,他長跪在母親的墓碑前,掩面痛哭。
韓惠軍是測繪界唯一一個在我國所有南極科考站執行過測繪任務的隊員。12年間五下南極,在女兒18個月時離開,在她28個月時再次離開,全賴哥嫂悉心照顧母女二人,這讓一直默默支持他的妻子也偶爾抱怨。但愧疚歸愧疚,職業的責任感和榮譽感每每讓他又一次踏上征程。
朱李忠在參加第32次南極科考時,妻子馬上就要分娩了。就在他抵達南極的第五天,女兒出生了。“那天,我躲到沒人的地方哭了很久,既是激動也有內疚。”當科考結束回到家,朱李忠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女兒一個遲到的擁抱。
在第24次南極科考中,測繪隊員們乘坐一輛雪地車執行測繪任務時,雪地車突發故障,在零下四十多度的極寒天氣里,隊員們相互依偎在狹小的車里。就在大家幾乎陷入休克時,茫茫冰蓋上終于出現了救援車隊的身影。救援成功了,可是剛在鬼門關走了一圈的測繪隊員卻提出,更換一輛雪地車繼續執行測量任務。最終,他們圓滿完成了6000平方公里冰流速監測網構建和南極最高點地形圖、冰下地形圖測繪,獲取了南極最高點的精準高程。
極地考察,中國是后來者,但絕不是落后者。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作為南極條約協商國的正式觀察員國,中國極地科考事業在經歷了改革開放40年來的迅猛發展后,逐步邁入世界先進行列,在極地國際事務中扮演著愈來愈重要的角色,為極地全球治理貢獻著“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對極地測繪的摯愛,對真理的孜孜以求,對祖國的拳拳之心,激勵著測繪人一路向南,在茫茫冰原上矢志奉獻、攻堅克難。
更多相關
定期校準儀器,保證測量結果準確性
定期校準儀器是確保測量結果準確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步驟。無論是全站儀、GPS接收機、水準儀、RTK設備還是其他任何測量儀器,隨著時間的推移,儀器內部的機械部件可能會磨損,電子元件可能會老化,導致測量精度下...
測繪單位協助山東首次摸清地理國情家底
近日,山東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由省國土資源廳、省統計局發布《山東省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公報》。普查發現,全省房屋建筑(區)地表覆蓋總面積15036.04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9.65%,與濰坊市...
新《測繪法》培訓班在吉林測繪地理信息局召開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以下簡稱《測繪法》)將于7月1日起正式施行。為推進新《測繪法》貫徹實施,6月28日,吉林省測繪地理信息局舉辦了新《測繪法》培訓班。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宋超智出...
南京徠卡全站儀維修中心 江蘇維修徠卡全站儀
南京徠卡全站儀維修中心江蘇徠卡全站儀維修,范圍包括:南京、無錫、徐州、常州、蘇州、南通、連云港、淮安、鹽城、揚州、鎮江、泰州市、宿遷市,江蘇維修徠卡全站儀來南京環球測繪!南京環球測繪儀器有限公司專業...
北斗高精度定位導航系統不久將實現民用
作為一個從一出生就注定要走向尋常百姓家的“國之重器”,中國衛星導航系統“北斗”何時用、誰能用、怎么用等問題一直備受矚目。也因此,1月12日,在“北斗”衛星又一次成功飛天,拉開2018年高密度發射序...
中國GIS軟件發展的必經之路是驅動創新
在近日舉辦的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大會上,科技部原部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華做了題為《創新驅動 中國GIS軟件發展的必由之路》的報告。報告回顧了我國GIS軟件創新發展歷程、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
【新品推薦】中緯互聯網全站儀ZT10i
ZT10i是將傳統全站儀(TPS)與互聯網(Internet)技術相融合,兼顧傳統全站儀成熟的技術優點,創新融入互聯網技術,開創國內首款上市互聯網全站儀。 互聯網全站儀 國內首創: ...
珠峰高程測量,要從黃海高程基準算起
國測一大隊隊員在日喀則市定日縣曲當鄉境內用電子水準儀進行水準測量(4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孫非攝 新華社珠峰大本營5月19日電題:珠峰“身高”從黃海測?——專家解讀珠峰測高原理 新華社...